如今,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利民社区,每逢周末,社区书院便成为热闹的文化场所。孩子们在“青苗课堂”沉浸于绘本阅读,青年人在“青年夜校”提升职业技能,老年群体则在“银龄学堂”学习智能设备使用……这座扎根基层的文化书院,已成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地标。
今年以来,滨城区以文化书院建设为切入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整合优质服务、激发群众参与,全方位打造服务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式文化平台。
“以前总觉得‘文化’遥不可及,现在推开家门就能参与。”居民张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过去,她常为孙女放学后的去处发愁,如今社区书院不仅提供安全托管,还开设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滨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俊英介绍,当地创新“文化书院+”模式,深入挖掘每个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基因、非遗传承、国学经典等主题有机融入,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文化书院建设实质上是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共同体。”袁俊英表示,这项工作注重满足城乡居民高品质、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开放式平台承接优质文化资源,既破解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又让群众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吴志乐)(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