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有名的“矛盾村”,蜕变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短短几年间,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王家庄村缘何由乱到治,实现新生?破解王家庄的“治村密码”,还要从一个小“茶馆”说起。
“小茶馆”能解“疙瘩事”
前几天,在王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支部书记王贵敏早早打开了“百姓解忧茶馆”的大门,擦擦桌子、扫扫地,把茶具刷洗一遍,又烧上一壶开水。
“百姓解忧茶馆”成立于两年前,十来个平方,一张桌子、四把椅子。“茶馆”不大,作用却不小,大到几十万元的医疗赔偿,小到谁多占了谁几厘农田,大事小情不设门槛,村民可以随时到访,通过边喝茶、边议事、边话家常,很多矛盾纠纷在这里“偃旗息鼓”。
“几天不开门,屋里落灰了,提前收拾收拾,让当事人来了先喝上杯热茶,放松放松情绪,这样对矛盾化解有好处。”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调解员”,王贵敏解释道。
原来,当天下午,村里有个关于交通事故的民事纠纷需要他帮着进行第二次调解。按照约定,两点钟一到,双方当事人到齐了,大家对桌而坐,谁也不说话,气氛严肃。
“多年前我的老父亲也曾因为交通事故,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很多天,所以我十分理解当事者家属的心情,在上次调解中,肇事方态度也很好,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样的话,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解决……”王贵敏边说着,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熟练地翻动了几页摆在了桌上,给双方解释交通事故赔偿相关法律条文。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贵敏提出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在“百姓解忧茶馆”,王贵敏用这“三招”解开了双方的“疙瘩”。“矛盾调解没有固定模式,说理说不通的时候,就拿出法律条文来支撑。没法讲感情的时候,就把利害关系摆清楚,让双方都服气,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姓解忧茶馆”创办人王贵敏认为。
村里来了个“法官书记”
“王家庄村过去是全镇出名的‘老大难村’,村级账目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儿就会引发大矛盾,治安压力很大。”碑廓镇派出所所长谭超坦言。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经过长时间走访摸排,碑廓镇党委决定回引王家庄村在外企业家王贵敏担任支部书记。
说王贵敏是王家庄村人,也仅是从血缘上论。14岁就跟随父母离开了王家庄村,长大后干过铁道工人,后来考进法院当书记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再后来他“下海经商”,办起了公司。法院工作的这段经历,让王贵敏对“依法办事”有了深刻地理解,这也正是碑廓镇党委最为看重的一点。
“就目前来看,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这是一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谈话。上级党组织态度诚恳,把紧迫性与必要性和盘托出,最终说服王贵敏到村任职。
上任第一天,先去查了一下村里的家底。“村集体账上‘躺’着110多万元,每年还有厂房、土地、山场等租赁费收入,这日子好过!”王贵敏起初还不太担心。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在支付了几笔欠款以后,账上却只剩32万了。“咱们还有多少欠款没支付?”王贵敏忙问村会计。“已入账没支付的,还有55万元”。一问一答之间,王贵敏隐隐觉得,欠款一定不止这些。
很快,就有老板找到了村委,前些年给村里修路、修桥的工程款还欠60万元;第三天,又有“债主”上门,这一笔是30多万元……
初来乍到的王贵敏“慌了”。王家庄村到底还有多少外债?每年收入有多少?怀里揣上两盒烟,他决定去村民家里深入了解情况。
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和当事人,又实地查看了工程项目,王贵敏发现,王家庄村债务错综复杂,而且一些历史合同也存在疑点,需要进一步核实。在咨询了相关方面的律师后,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村集体利益。“我相信法律的公正合理,咱们就让法院来判,判多少我们就履行多少。”在他的提议下,债权方提起了诉讼。
经过法院审理,最终判定,这笔60多万元的欠账,王家庄村只需承担12万元即合理。30多万元这笔,王家庄村只需要偿还8.64万元。判决结果一出,一下子为村集体节省了60多万元开支,相当于当时村里四五年的集体收入,对这个“法官书记”,村民们心服口服。
“百姓解忧茶馆”冷清了
记得刚到王家庄村任职时,每天只要一打开办公室的门,王贵敏就会被来访的村民团团围住,一整天都与各种“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打交道。
王家庄新村党总支副书记郭正海还记得,“百姓解忧茶馆”刚开门那年,最多时一天有六十九拨村民来访,就像赶大集一样,少的时候一天也得接待十来拨。
“大家来找我就是信任我,再烦恼,我自己关起门来烦恼,不能跟群众撂脸子。组织把担子交给了我,我就得挑起来。”尽管有时也会焦虑,但每当面对村民的时候,王贵敏依然还是那张热情和气的脸。
一杯茶能解矛盾,一份担当能暖民心。2023年,为了解决村民关心的集体山场发包问题,王贵敏找来第三方测绘公司,按照租赁合同,一份一份地测绘、划分,把多占的要回来,把拖欠的租赁费追回来,不好解决的就走法律渠道。
不到一年时间,山场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化解,压在村民心中多年的“疙瘩”解了扣,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原来的10万元增长到了50多万元。
从2024年开始,在碑廓镇党委的支持下,王贵敏在“百姓解忧茶馆”一侧,成立了一间律师工作室,由4位律师组成了一支法律公益援助团队,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
同时,为了进一步放大“百姓解忧茶馆”带动效应,碑廓镇党委还设置了流动红旗,鼓励周边6个村的支部书记,轮流到“茶馆”坐班,倾听群众呼声,为村庄治理出谋划策。
这两年,村民们慢慢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矛盾纠纷,并不是非要争得“面红耳赤”才能解决。渐渐地,“百姓解忧茶馆”变冷清了,但是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姚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