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为一名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动脉瘤切除术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再次展现公立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
据了解,该患者为男性,75岁,身高170cm,体重仅46kg,有着长达60余年的吸烟史,长期吸烟导致其血管健康严重受损。近期,因腹部饱胀感就诊当地医院,因动脉瘤扭曲变形严重且双侧肾动脉均发自瘤体,介入治疗复杂,且费用巨大使患者家庭承受不起,经多方打听来到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考虑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费用可节省2/3。入院后经CT示:腹主动脉瘤已膨胀至直径10cm、长度6cm,且伴有显著血管扭曲,随时面临破裂风险。更棘手的是,患者合并肺大泡病变,心肺功能脆弱,肾功能异常,营养差,消瘦,手术耐受性极低。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针对高风险主动脉瘤患者启动急危重症多学科应急机制。在分管领导李静的统筹下,由血管外科牵头联合麻醉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医务科、护理部等10余个临床及职能科室组成MDT团队,实施全流程诊疗管理。各学科基于专业维度构建多维保障体系:麻醉团队建立精准麻醉方案,呼吸科优化围术期通气策略,营养科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实现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闭环管理。MDT模式通过多学科协同效应,将手术成功率提升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5%以下,同时建立标准化急危重症MDT路径,这种“全链条”式诊疗规划,为手术筑起多重安全屏障。
血管外科孙宝华主任手术团队采取“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大切口入路,精准游离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体及双侧髂总动脉,完整切除巨型动脉瘤体并实施人工血管置换术。历时4.5小时成功重建血运通道。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多脏器损伤风险,麻醉团队运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实现血压毫米汞柱级调控,护理团队严格执行体温保护措施,将核心体温波动控制在0.5℃以内。
患者术后转入ICU监测,经重症团队评估病情稳定后,于次日转回血管外科病区。血管外科医护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医疗组动态监测下肢皮温、动脉搏动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护理组每日实施阶梯式肺复张训练,严格排痰,监测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10mmhg以下,监测体温心率及时发现休克早期或感染症状。术后第3天即启动渐进式床旁运动训练。根据营养科定制的肠内肠外相结合的方案为患者进行营养保障。经历术后第3天的肠功能恢复关、第7天的肺部感染防控关,第10天吻合口漏把控关,第10天人工血管内血栓再形成预防关。
患者最终在血管外科医疗护理团队精心专业护航下,术后19天CT检查显示人工血管通畅,血流通畅指数达正常水平,患者无肺感染,各脏器无受损,双下肢无缺血,肠蠕动恢复,无出血,无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患者于2025年4月10日术后第20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