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关怀,以“乐养、善养、尊养”三大服务模式为核心支点,通过双轮驱动、机制创新和服务闭环,探索智慧康养与人文关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文明实践与医养服务深度融合,打造“黄河谣·健康城”医养文明实践综合体和全生命周期医养文明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全域文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打造“乐善尊养”模式,构建幸福养老新坐标。滨州市无缝衔接文明实践与医养服务,探索人性化、温情化的养老服务新路径。在“社区文明实践+活力养老”中融入文化活动和社会关怀,着力打造温暖宜居的“乐养”氛围;在“专业照护+文明实践”中突出服务技能与人文情怀,以精准服务引领“善养”模式升级;在“安宁疗护+精神关怀”中彰显生命尊严,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贯穿全程,深刻体现“尊养”的核心价值。通过送餐、助浴等多样化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设置“四点半课堂”和代际共育活动,激发老年人社会参与和价值创造的机会;践行“五全”照护理念,将疼痛管理、心理疏导与灵性关怀深度融合,为临终老人提供“身心灵”全方位守护。
推动“研产教融合”,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滨州市坚持“科技+实践”双轮驱动,发挥康养产业研发优势,建设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医养产品研创智造基地,配备高洁净车间和智能装备车间,研发康养产品15000余种,其中687项获得专利,8项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款产品入选工信部推广目录;突出“机构+社区”协同共建,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文明实践服务网络,拓展康养产品服务半径,提供从设计咨询到运营管理的全链条支持,已完成适老化改造8万余户;创新“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以山东(滨州)康养职业学院为依托,设立112个实验实训室,配备167名“双师型”教师,引入VR教学和双轨制教育模式,累计培养康养人才3000人次,每年向基层实践站点输送800余名实用型人才,推动康养人才梯次培养,壮大文明实践专业力量。
打破壁垒促融合,打造实践服务闭环。滨州市依托“黄河谣·健康城”医养文明实践综合体,聚焦打破政策壁垒、畅通服务通道,实现文明实践与医养服务一体化深度融合。通过健全政策扶持机制,率先开展“治疗性家庭病床”医保支付试点,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家庭签约服务、能力评定与参保补贴等政策支持,还能实现合理医疗费用计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构建起“医疗床位”与“养老床位”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治未病、促康复、重养生”的服务模式,依托资源整合与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从健康管理到康复照护的全阶段需求。政策引领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滨州市在全生命周期康养与文明实践领域树立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黄河谣·健康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