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因工而兴,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制造业强市。近年来,烟台市立足产业优势,积极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机遇,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筑基
传统与新兴的“双向奔赴”
近日,2025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举办。在这场具有洲际影响力的激光、光学、光电行业盛会上,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90余款前沿展品重磅亮相,全方位展示了多维感知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前沿应用,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已有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年产值突破180亿元,形成集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于一体的全领域“雁阵形”企业梯队。
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是烟台市打造的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近年来,烟台市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升级千亿级传统优势产业,裂变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塑强数字经济新引擎,使烟台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传统产业缘“新”而变。南山铝业从建筑用的铝型材起步,不断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绿色化产品转型,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如今,南山铝业已建起全球短距离内最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覆盖了从能源、氧化铝、电解铝到高端铝型材、高精度铝板带箔等上下游环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以万华化学、裕龙石化为龙头,烟台化工产业园、蓬莱化工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数百家企业协同发展的“两极三核多节点”产业格局。
新兴产业由“新”而进。生物医药是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链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亿级清洁能源基地齐头并进,逐“绿”而行,正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未来产业从“新”出发。烟台市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10个未来产业加速园,新增“四首”产品35项以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率先突破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等高成长型产业,孵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高潜力型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创新驱动
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加速器”
近年来,烟台市把创新作为构建产业垂直生态的关键一环,在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主体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聚氨酯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被称为“第五大塑料”。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为烟台当地一化工企业开发出一种分子尺度阻燃改性的聚氨酯,使材料本身就有阻燃效果。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建,是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自成立以来,实验室组建起了12个首席科学家团队,人员规模突破400人,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111项,与45家企业及高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辐射带动企业销售增加值10亿元,引进及孵化公司11家,带动产业投资2亿元。
烟台市鼓励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和“揭榜挂帅”,推动商用飞机应急断离装置研发、海上发射中大型固体运载火箭设计及发射应用、卫星通信射频收发芯片研制、肿瘤疾病一类化学创新药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东方航天港”号海上火箭发射船、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等一批“山东好成果”,赋能东方航天港、光电传感产业园、荣昌生物医药产业园、卫星产业园等园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烟台市积极组建和引入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21家。推动高性能有机光学聚合物与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药物递释系统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新药创制两个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获批或重组。
改革突破
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保障。如何抓新质生产力,烟台有自己的打法。
2021年开始,烟台市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并明确主责部门、领建园区和链主企业,推动各产业链能级持续放大,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集群化、迸发式发展。
烟台市建立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将企业服务专员、链长制等制度整合纳入总体框架,一体推进工作谋划、招商引资、专员走访、督导考评等重点任务。各产业链由链长牵头推进,主责部门靠前主抓,对产业“打开分析”,逐一建立“一图五库四清单”。同时,以产业链为轴,引入创新平台、人才团队、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积极开展高层次品牌展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适宜企业生长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
以海洋工程产业链为例,该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引育、骨干园区集聚、创新平台搭建、产业链优化提升”四大赋能行动,初步构建起以船舶海工装备、海洋渔业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为主打,沿上游研发设计、中游关键设备制造和总装建造、持续延伸至下游运维保障的完整产业链路。2024年,全市海洋工程产业链实现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20%。
“周边有20多家企业可以为我们配套,体积配套比可以达到90%以上,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落在这里。”烟台鏊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考察到落地只用了40天,半年就推出了新产品。新型储能产业是黄渤海新区抢抓产业风口,以链式思维系统谋划,从传统优势产业里“种”出来的新兴产业。目前,该区已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重点企业30多家,涉及电池材料、电芯电控、系统集成、氢储能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全区新型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石化、汽车、黄金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提质扩量,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聚链成势;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在新质生产力不断生长的进程中,烟台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