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85亿产业基金,规划7000亩土地,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空天信息、高端软件、汽车(新能源汽车)五大主导产业招引项目……市中区正聚力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锚定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立足新质生产力“有形化”,全力推动产业向新、工业回城。
在济南市中区望岳智谷产业园的空天技术创新中心,空天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呈现出勃勃生机:“自建+引进”169座北斗地面基准站,组建的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实现实时厘米级定位;部署应用30多万套5G终端,成为全国最大的5G行业专网;国内首次应用浮空器技术开展电力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据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介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受益于“产业向新、工业回城”,依托国家电网,空天信息、智能制造、智慧物联三大业务快速发展,按照电力通信运营商的定位,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力物联运营中心,已纳管电力物联网卡超1200万张,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
济南市中区正围绕低空经济(低空装备)和商业航天,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低空新消费、空天新制造、空天新基建三条赛道,该区实施“场景拓展”“能级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优化”四大行动,加快未来云谷低空起降场、思极空天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7月22日,济南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孟庆顺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区空天信息产业已聚集重点企业15家,2024年营收131.6亿元,与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高端软件、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市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过去两年,市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9%、14.1%,连续两年领跑全市。目前,坚持生态、载体、场景、基金“四轮驱动”,用好“两张网(信息通信网、能源互联网)”优势资源,加速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都市工业市中样板。
作为中心城区,济南市中区要实现“产业回归、工业回城”,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载体作支撑。为此,该区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二环西路沿线布局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
前不久,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出世界首台320兆乏/1100千伏单柱式低噪声并联电抗器,噪声低至62.6分贝,解决了特高压输电声振污染的“卡脖子”难题。作为电力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头羊”,这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特高压电力设备15年,为西电东送等工程提供400余台特高压产品,眼下正加快融入市中区的“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服务“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济南市中区委常委、副区长栾长征表示,都市工业承载区打造包括西门子能源、山东电力设备和电力战新产业园在内的三处特色产业园区,这里交通网络发达、工业基础完善、人才资源丰富,前期通过城市更新规划出大约7000亩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将在全市率先推动M9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落地,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一批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空天信息、高端软件、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按照“三年起势、五年成形、十年建成”的预定目标稳步推进。目前,片区的“四纵四横”主干路网、“十三纵七横”支路路网基本成形,110kV东风输变电工程已竣工投产,建成47.5万平方米高端住宅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此外,为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地,市中区正在储备规模85亿元的产业基金群,已组建瞪羚基金、未来先导基金,另外9只基金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整个片区已储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项目30余个,预计年底前落地进驻项目16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