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山东宸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在打好的地基上立起一排排柱子;在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厂房外,一辆辆货运车满载货物,准备出发……一座钢铁新城,正在崛起。在临沂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链上,先是大型钢铁企业落地,此后短短几年内,随着强链补链延链等工作的开展,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临沂,逐渐形成了以原料—冶炼—轧钢—深加工—制品等产业生态为链条的“钢铁森林”。
在这条产业链前端,临沂已建成目前全国唯一的“镍电联营、热装红送”生产线,不锈钢吨钢成本低于行业平均600元以上,现有焦化产能396万吨、市内焦炭自给率达到100%;中端,以4家龙头企业为引领,生产不锈钢、合金钢、碳素钢等全品类钢材,可满足各类钢铁制品加工需求;末端,规划建设1.3万亩精深加工区,宝武、魏桥、北汽等头部企业均在此布局。
临沂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链最上游的业务基本要从焦炭生产讲起。每生产一吨钢铁,就需要消耗大约0.4吨焦炭,作为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焦炭在“钢铁森林”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如同森林生长依赖的土壤和地下根系,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养分”。随着临沂钢铁产业链的完善,钢铁企业使用焦炭的成本也在下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跟跨省运输相比,我们生产的焦炭每吨能为本地下游企业省下100多元的运费。”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原料部部长胡顺存介绍,目前该企业焦炭年产100万吨,有一半卖到了钢铁产业链中的企业。
产业链的集聚优势通过生产成本降低来体现,产业链的形成与强化更与要素保障紧密相连。临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周边150公里内有7大港口、340条海上航线,3条疏港铁路专线直通厂区,运力达6000万吨;在国际物流方面,27条中欧班列、5条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无论是大宗货物,还是配套产品,都可以快速集散出货、运往全国乃至全球。水资源保障能力强,仅临沂临港区域就拥有大型水库4座,兴利库容2.4亿立方米,能够有效为“钢铁森林”里的企业“浇水”。电力供给充足,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年供电315.4亿千瓦时。
生产要素得到保障,上下游配套企业逐步落地,让产业链代表性企业临沂钢铁投资集团特钢有限公司在新品研发上没有后顾之忧。“公司年产270万吨优特钢项目,正全力扩产工程机械用合金结构钢,这种新研发的先进特钢性能更优、附加值更高,将逐步替代上一代‘拳头产品’20和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该公司产品研发总工程师汤宝华说,“截至目前,我们已研制成功21个品种,新研制的7个高附加值品种已经实现量产,每个月产量超过3万吨,占比达15%以上,按照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品种钢的产能将达到50%。”
临沂钢铁投资集团特钢有限公司新品类产品主要面对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铁路、汽车、海工装备等众多领域,用途广泛,附加值高,能够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更有竞争优势。
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往往能吸引企业向其靠拢。作为下游企业的山东永安昊宇制管有限公司,正是瞄准了这一优势,落户临沂临港区。“产业链上的企业高度集聚,大幅缩短了物流周期,我们单次运输成本仅需10元左右,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库存的压力。”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李志刚介绍。同样,这一优势在产业链协同中得到印证:企业对钢投特钢的锰钢、碳钢年需求达7万-8万吨,稳定的供应链也能使其专注高端化转型。如今,该公司生产的钢管已广泛涉猎锅炉、石油化工、汽车、船舶等高附加值领域,企业订单已排到两个月后。
在产业链下游的山东华兴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进行船板制造,其落户临沂临港区是看中了公司能与产业链上游无缝对接的优势。该公司距离省内多家钢铁企业不远,一年35万吨的钢材需求中,本地钢铁企业能供应10万吨,超短运距带来的成本优势能够直接体现。
同时,临沂临港区丰富的土地资源还为山东华兴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广阔的仓储空间,除自建仓库外,更拓展出代存储业务空间。“目前,我们企业正计划从单一船板加工向模块化制造升级。”该公司负责人周学健说。
临沂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链逐渐形成,钢铁产业不再是散落的“孤岛”,而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生态森林”。一批批新上关键项目如“活水”注入,精准滴灌在产业链条的关键节点,驱动着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循环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