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刚进家门,放下书包,于东立便打开手机,开心地与在外务工的父亲分享起学习经历。“老师讲了好多课外知识,还跟我们讲大学生活,他就读的学校就在爸爸工作的城市,长大了我也要考上这所大学。”
今年15岁的于东力是山东省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红云小学初二年级学生,父亲在外务工,与爷爷一起生活。平时还行,可一到暑假,爷爷犯了愁,一直跟父亲商量她的暑假生活。农村孩子的暑假学习生活如何科学托管,犯愁的不止于东力一家。
群众的为难事,党委政府工作的大事。渤海路街道整合资源,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利用闲置房间、会议室等场所,办起村里的暑期公益课堂,为本村中小学就读的孩子提供暑期托管服务。打开空调、整理桌椅,村委会值班人员每天做好看护。“办咱就要办好,单纯看护还不行,得让孩子们既学知识,又长见识。”于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书森说。
村委会变托管课堂,有模更有样。为补齐教学短板,村委会发起号召,鼓励本村在读大学生参加义务教学,制定课程表,根据自身特长,给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做科学实验,培养兴趣爱好,并与孩子们分享大学经历。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满仓介绍,村委会从实际出发,把“办公点”转化为“托举地”,吸纳青年大学生参与,联动为群众破解暑期“看护难”问题。公益课堂每周一到周五,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规律性学习,培养孩子们保持良好作息和学习安排。
截至目前,渤海路街道已有6个村推广,25名大学生加入村级公益课堂,130余名在校中小学生报名参加。(马俊良 田磊)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