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谋“头号工程”新突破-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1 16:02:49
来源: 大众日报

济南高新区谋“头号工程”新突破

字体: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济南市比重达27.5%,济南市1/7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超1/4的工业产值……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和全市工业第一大区,济南高新区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凝心聚力加快“三次创业”,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速效并进、量质齐升。

  工业发展有“厚度”又有“速度”

  扎根济南高新区13年,临工重机宽体矿用车连续10年全球销量第一,高空作业设备全球排名前十,预计到2030年,公司将实现营收500亿元,其中70%的产值将在济南生态圈实现。

  浪潮云已推动大模型落地68个领域,居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第一位。依托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浪潮云积极构建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工厂已沉淀75道工序、175套工具,年产1000+订单模型,交付周期从90人天缩短到20人天。

  这是济南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攀高向优、产业内涵质量向智向绿的缩影。近年来,该区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凝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强化政策支撑、全力拓展增量,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济南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量超800亿元,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5%、超全市平均水平2倍以上,规上工业营收和利润总量实现全市“双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7.1、15.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6.8、14.8个百分点。

  精准用力激活产业升级引擎

  成绩的取得,取决于济南高新区方向明确、用力精准。围绕济南市“13+34”标志性产业链,特别是作为主阵地的11条产业链,济南高新区“一链一策”精准强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已形成鲜明优势,同时积极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以项目增后劲。2023年以来,滚动实施工业项目500余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近400亿元,30余个项目入选省级技术改造重点导向目录。当前,正全力推动齐鲁制药超大规模制剂等200余个在建项目早投产、快见效,全力加快100余个拟建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以创新塑动能。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增强,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高端平台加快建设,“电磁橇”等科学装置成功运行,新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6家、市重点实验室110余家,聚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14家。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壮大,累计培育6家独角兽企业、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0家瞪羚企业、11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3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2500家、3000家。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组织实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320余项,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56项,量子通信、电磁驱动、基因编辑等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今年获评山东省技术发明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分别占全省的12.5%、6.32%。

  向智向绿谋未来。向智而行,着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改数转”示范区,3个集群入选首批省数字产业集群,4家企业入选首批省数字产业先锋企业,获评7个省级“产业大脑”,近三年认定首版次软件318个、首件套电子产品20个。向绿而兴,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市级绿色工厂6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8家,今年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勇当工业强市建设排头兵

  2025年是济南市工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胜收官之年,也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的加速之年。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如何系统谋划,勇当工业强市建设排头兵?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福涛表示,将建强产业链群,推动能级跃升。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一批制造业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壮大“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强企业培育,分类实施“精准滴灌”,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推动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产业“负面清单”,巩固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开拓未来产业新赛道,提升集群发展效能。

  坚持项目为王,培强增长潜力。完善产业招商图谱,深化产业链招商;强化工业项目谋划储备,推动实施一批技改项目;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加强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完善“1+N+X”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政策;主动开放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应用场景,支持工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持续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工作推进体系,提升“园区通”平台功能,做优做实服务专员制度和企业诉求办理机制。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