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奥体院区4号楼,神经内科病房,一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头部贴着电极片,双眼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屏幕,当“抬手”的意念在脑中形成,一旁的手便随着辅助器械缓缓抬起……与此同时,神经外科基于800例DBS(脑起搏器植入术)案例的病房同样接入了脑机接口。当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与转化脑机接口病房正式启用。
脑机接口(BCI)是指大脑或神经系统与具备计算能力的设备之间建立的一种信息交换通道,能够实现人脑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山东省立医院脑机接口病房依托校(院)科研资源与多学科交叉团队,整合院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医学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优势力量,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病房同步设立。
“病房主要收治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及意识障碍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主任、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杜怡峰介绍,病房重点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功能精准评估、神经修复与重建、意识障碍诊疗、智慧康复等方向开展集成创新与临床转化,并以系统化、个体化的全流程诊疗方案,为神经系统疑难重症患者诊疗提供新路径。
在神经内科脑机接口病房里,康复训练室多台脑机接口设备正在运行。除了上肢康复系统外,还有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针灸治疗仪等设备。这些设备通过脑电信号采集、算法解码、外部设备驱动等环节,实现人机交互,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大脑想什么,机器就帮你做什么。”现场工作人员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这套由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系统,通过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解码运动意图,再驱动外骨骼或机械手完成动作,从而帮助瘫痪患者重建神经功能。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当今科技前沿与脑科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附属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吴向东说,本次建立的脑机接口病房,是应对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挑战、构建高水平诊疗科研平台、全力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