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让我们找到了解决智能化问题的‘答案’!”山东精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感叹。原来,该公司正在谋划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没想到在一次专题协商活动中,找到了契合企业需求的合作伙伴。
前不久,潍坊市坊子区政协“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围绕“深化校企协同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协商活动,邀请山大潍坊研究院、山东青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的专家现场推介路演,吸引了界别企业家和群众80余人参加。
经过精准对接和深入交流,山东精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青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方面达成合作协议,与全视威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就焊接机器人视觉应用建立共同研发攻关合作关系。“青腾机械研发的‘激光笔编程+视觉引导’新一代焊接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焊接的自动化编程和智能化控制,避免了人工编程和调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刘刚对这次对接会上的收获非常满意,不仅如此,潍坊银行坊子管辖行还为参加活动的企业提供了金融政策支持方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年来,坊子区政协立足区位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定位,打造“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聚智创新、协同协商平台,搭建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常态化桥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度协商,聚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建言资政,为推进“两个创新”深度融合汇智聚力。
“界别同心汇”,基础在建,关键在用。“我们主动打破传统会议协商模式,将协商会开到科研院所、实验室、车间厂房,努力将‘协商平台’转化为‘发展引擎’。”坊子区政协常委、区科技局局长、“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牵头委员张海霞说,常态化举办专题协商活动,就是要搭建起校企交流对接的桥梁,促进院校的技术研发项目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将更多先进技术成果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平台就是一个阵地。三年间,“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创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构建“1+4+N”创新平台体系,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碳化硅陶瓷等产业,推动名校优势学科与坊子主导产业形成耦合效应。
此外,“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人才渠道,通过平台助推工信、科技、金融等部门单位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助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落户坊子区,联合探索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3000余名智能制造专业技能人才。“我们将以‘北斗科创·界别同心汇’为纽带,持续跟踪对接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实效’。”坊子区政协副主席张秀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