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
截至10月22日,我国的冬季前沿已经抵达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部一线。“相比常年,今年的入冬呈现出气温波动大、季节转换快速、华北等地秋季持续时间偏短三个突出特点。”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叶梦龙介绍,今年寒露期间冷空气活跃,北方气温大幅偏低,特别是17日至22日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持续扩散南下,快速推动华北多地季节转换,提前进入冬季。
秋天不仅来得晚,长度也在逐步缩短。中国天气网盘点大城市秋季日数发现,相比于1961至1990年,1991至2020年我国多地平均秋季日数明显“缩水”。其中,“缩水”程度较大的合肥,秋季变短了11天;北京、南京、长沙、杭州的秋季“缩水”了6至7天;天津、银川、重庆、乌鲁木齐和济南,秋季日数也减少了3至4天。
为何多地秋季姗姗来迟、秋日缩短?叶梦龙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多地入秋时间推迟,而入冬时间则相对变化不大,因此导致夏季持续时间相对延长,秋季持续时间变短。这一变化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今年秋冬的“换季大戏”还在进行中,新一股冷空气又安排上了。预计25日至27日,冷空气将再次影响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届时华北、东北、黄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至6℃,局地降温8℃以上。
中国天气网提醒,北方多地气温或再度刷新立秋以来新低,寒意十足,大家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羽绒服、厚棉服还得“坚守岗位”。对于南方的小伙伴来说,此次冷空气影响较小,未来几天气温将稳步回升,体感较为舒适,可以继续享受这难得的秋日惬意。(据中国天气网)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