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的《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5)》显示,2024年山东省休闲渔业总产值为209.18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国21.1%,自2017年开展统计监测以来,连续八年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垂钓及采集业、钓具产业营业额分别为76.50亿元、17.39亿元、24.6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观赏鱼产业产值为20.63亿元,居全国第二。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省将休闲渔业作为一项乡村富民产业来抓,强化制度供给,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渔旅融合,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引领全国休闲渔业蓬勃发展。山东强化制度供给,陆续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山东省休闲渔业海钓渔船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规范休闲渔业经营行为,保障休闲渔业活动安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同时,山东强化陆海统筹,大力发展休闲海钓产业,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1处,占全国的38%,居全国首位,定点投放恋礁型鱼类4.3亿尾,高标准建造休闲海钓船261艘,建成国内首个省级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培育了“渔夫垂钓”品牌,“到山东、有鱼钓”成为行业共识。大力发展观赏鱼产业,高唐锦鲤闻名全国,建成中国锦鲤文旅小镇,建立年产值超10亿元的现代化锦鲤产业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锦鲤规模化出口,先后斩获“锦鲤故里”“中国锦鲤之都”“中国锦鲤第一县”等称号;济南坚持“锦鲤搭台、文化赋能、经济唱戏”,大力发展名优锦鲤,荣获“中国锦鲤名城”称号,长清区马山镇被授予“中国名优锦鲤大赛永久赛事举办地”。
此外,强化渔旅融合。山东积极拓展“渔业+”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每年举办垂钓、观赏鱼、放鱼节等全国性特色赛事节庆活动十余场,休闲海钓拉动产值是渔获物价值的53倍以上,威海“中国休闲渔业之都”、日照“中国休闲海钓之都”、临沂“中国休闲垂钓之都”、淄博“中国金鱼之都”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
下一步,山东将锚定渔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继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强化政策措施保障,持续推动渔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促进休闲渔业提质增效,为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作出更多渔业贡献。(孙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