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山东科技大学:走出具有科大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2022年07月05日 21:31:52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教室里,老师打开云桌面教学系统,一键同步本节课所需资源;宿舍里,学子进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随精品网课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三校区随时随地可同步直播,同时分享泰山讲坛、名家讲坛等精彩内容……这些都是极具科大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成果体现。

  山东科技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始于1979年。自1984年在煤炭部支持下拍摄制作煤炭院校电视教材《采煤概论》之“井田开拓”起,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脉搏,推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助力学校走出一条具有科大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多个“第一次”闯出教育信息化新天地

  2022年6月27日,山东科技大学图书信息中心宣告竣工,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在迁入图书信息中心、使用新式办公室之际,网信办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岩分外感慨。

  在1号教学楼精品课程录制室里,李岩与其他老师们守着简单格子间与数台电脑,为学校录制了许多国家精品课程和网络视频公开课。李岩已不记得在此参加了多少教学视频、精品课程的拍摄,不记得编辑了多少部教学片的一个一个镜头,但他始终记得在与其他老师们一起加班加点制作视频的那些日子里,所有人全力投入教学资源建设、完成无数个电教“第一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助力的样子。

  2004年,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第一次接下申报山东省精品课程任务。当时学校的摄录设备很少,条件比较艰苦,申报时间又短,李岩等现代教育中心成员为完成拍摄任务,连续三天从早晨8点拍摄到晚上10点,换人不换岗,摄像不停拍,硬是把申报的3门课程共计9学时的课堂图像拍摄编辑完成,连夜送到泰安刻录光盘,第二天又送到省里参加教育厅的评审。

  2012年,李岩和有关工作人员又接下了学校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的录制工作。第一次接触全高清的申报格式,团队完全没有经验可循,而制作时间只有一周,授课教师要备课,课件要制作,教学视频要拍摄,后期编辑剪辑要合成,高清数据文件需要转换、压缩,文字输入和字幕要嵌入……面对繁重的制作任务、全新的技术挑战,李岩和主创人员几乎昼夜泡在办公室,24小时不停工,饿了就吃盒饭和方便面,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歇歇再继续干活,连续两个通宵编辑制作完成了45分钟的讲课录像,又用一整天做完了字幕合成和数字压缩……经过7天的昼夜奋战终于按时提交了样片。正因为前期认真细致的工作,样片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山东科技大学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省属院校一次通过评审和首所上线展映的学校。

  李岩告诉笔者,这样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次。他们搭建了首个学校教学视频网站,整合各种数字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他们大胆探索、试行“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引进交换机等先进设备及软件,实现校园网内部资源共享;他们自主研发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建立媒资管理系统,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加班通宵是常态,作出成果不留名,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发展背后是许多人无私的奉献。李岩表示:“尽管我们辛苦一点,但能给学校教学提供服务,为学校节约办学成本,就是自己工作价值的最好体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快乐。”

  创新+融合 构建一体化教学生态链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被批准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的试点高校,山东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许多方面发挥了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完成了教育信息化试点的设计目标,在技术实现上和应用水平上处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形成了自己资源建设的特色。

  据学校网信办高级工程师李晓刚介绍,近年来,学校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推进“互联网+教学”,建立了有线+无线网络系统,万兆光纤进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室的高速互联互通,解决了信息传输的制约瓶颈,为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升级、改造教学基础设施,在教学中推广“两清+三快”理念,使用电子白板+激光投影机改善教室整体显示效果,使用“一师一麦”,改善课堂扩音效果,利用云桌面教学系统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统一教学平台,提高信息查询速度,利用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维护效率,推广无尘纳米板,实现绿色环保教学;自主研发高清智能录播系统,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建立常态化录播系统,收集整理课堂教学大数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智慧教室、微格教室等教学环境,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为混合式教学打下基础;创新管理方式,利用云教学空间,实现课表查询、师生考勤、教室管理、设备报修等重要教学信息动态查询和管理,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李晓刚告诉笔者,通过改造网络基础条件,建设一体化教学平台,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整合教学资源,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起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教与学、管理与使用之间的快速通道,目前已在全校构建起了高效、快捷、功能完善的一体化教学生态链,在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发展,受到省内外众多高校关注。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使用过程中,最常听到的师生评价就是‘先进’‘好用’。我们在省内率先将云桌面教学系统引入全校多媒体教学中使用,全校三百余间多媒体教室内的操作系统更新或安装软件所需时间,仅与原先安装一台电脑的时间相当;‘两清+三快’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我们在省内率先提出的,把激光投影机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结合使用,代替传统的电动银幕+投影机的显示方式,课堂的显示、交互、稳定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升;我校作为省内高校最早全面实现‘一师一麦’的教学扩音方式的学校,目前共计发出蓝牙无线麦克2000余支,老师们再也不用佩戴自购的小扩音机上课了,老师可以走到学生区域进行课程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营造了浓厚、融洽的学习氛围。”网信办多媒体教学部工程师刘建新对笔者说。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把教育理念创新与改善基础教学环境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结合目前的新技术,把“互联网+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的感受和体验……一体化教学生态链为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开创学校教育现代化工作新局面。

  打造智慧校园 实现信息化教育全覆盖

  2019年,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列为学校“十大工程”之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对标《山东科技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建设十大重点项目,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黄鹤松表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的“互联网+”智慧教学建设正在实施中,立足多校区办学、校际联盟联合培养和提升本硕博培养质量等发展需求,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师从课堂讲授者向互动讨论的组织者转变、教学空间从实体教室向虚拟空间转变,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依托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继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跨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不同学制学历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打造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在线开放课程,融入国内外主流教育生态圈,形成名校联盟、中外合作、课程共享的在线开放式教学新常态,提升学校的教学美誉度。

  智慧校园管理科科长王翀告诉笔者,网信办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空间,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和管理运作模式;建成山东高校领先的精品智慧教室6间、微格录播教室10间、沉浸式远程直播教室1间、常态化录播直播教室316间,开通山东科技大学在线课程直播云平台,完成青岛校区300余间多媒体教室智慧班牌安装;负责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运行,推动我省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建设在线课程、遴选优质在线课程推广应用等,2022年学校211门在线开放课程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数量居省内高校第二位,省属高校第一位;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媒资管理系统,将教学资源素材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在不同的需求环境下,重复利用。

  “为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高校信息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网信办将全面贯彻并落实学校‘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继承及发扬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力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走出具有科大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黄鹤松如是说。(徐展)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