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山东德州: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

2022年09月18日 09:39:56 | 来源:大众日报

  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

  ——来自全国首个“吨半粮”创建市的节水调查

  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沿黄产粮大市山东德州沃野金黄,丰收在望。

  “糯玉米亩产预计800多公斤,小麦平均亩产670公斤,今年有望实现‘吨半粮’创建目标。”平原县桃园街道“吨半粮”创建核心区,玉米散发着清香,被晒得黝黑的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说。

  秋粮丰收可期,夏粮增产喜人:德州今年夏粮总产381.19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更难能可贵的是,农业增产却不增用水,德州今年年度常规引黄8.35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减少1.4亿立方米;近年以仅占全省4.3%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省8.2%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7%的粮食。

  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拧紧占用水总量六成的农业“水龙头”,对于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农业大省意义重大。德州是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当前正力争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粮食安全责任要扛牢,“一滴都不能浪费”的“节水经”也要念好。近日,记者走进德州市宁津县、禹城市、平原县、齐河县田间地头,探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的新理念、新做法、新变化。

  水权到户、按方计量,一年节水相当于全县两年生活用水

  每亩年均节水25立方米,农业年均节水总量2000万立方米,节水量占全年引黄指标的30%,相当于全县48万人两年生活用水……

  这些变化,都指向宁津县在全省率先试点的一项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位于冀鲁交界的宁津,是德州引黄末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6,农业灌溉以井灌为主,然而“以井保丰、以河补源”,其地下水仍依靠黄河水补给。

  “原来浇地是成天成宿的漫灌,一亩地浇一次怎么也得70多方水。”9月9日,宁津县刘营伍乡种粮大户王猛说,原来机井下管30米能满足灌溉需要,但由于不节制用水,前些年新打水井还得再下6米。水位下降,水质也变差了——微咸水比以前明显多了。

  一方面引黄指标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被列为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成为当地一项紧迫课题。

平原土地鲁望公司的指针式喷灌机

  2016年始,宁津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农业所有能用的1.5亿立方米水作为初始水权,分配到各乡镇,确权到户、发证到村,使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配套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等机制;在75万亩有效灌溉的田间地头,安装水电双控设备、泵站超声波流量计等,浇地按亩收费变按用水量收费。

  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最有效直接。“多用多花钱,少用少花钱,大家都想尽办法节水。”王猛说,去年1000亩土地拿到了5000元节水奖励。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二级调研员宫永波说,全省加快推动建立“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已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440万亩。

  新机制落地见效,管理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禹城市辛寨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明确泵站产权属协会,机井、主管道及以下产权属村级分会,建立起覆盖55个村庄4.2万亩耕地的高效灌溉网络。用水协会会长,温庄村党支部书记温付兴拿出一个手提移动式水表说:“村里浇水,到协会申请开泵站,水到了地头,管理员就用这个‘家伙’精准计量、按方收费。”

  据统计,去年年度禹城市引黄8500万立方米,比之前一个引水年度减少1500万立方米。

  动动手指、精准“喂水”,一亩庄稼半小时“解渴”

  仲秋时节,平原县桃园街道鲁望农场玉米田里,一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横空矗立。

  2019年起,平原土地鲁望公司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并聘用多名大学生“农场主”管理,90后农学硕士何石宝负责技术指导。

  “流转前,这片地普遍大水漫灌,有时一个月也浇不完。错过引水时间,农田就面临没水‘喝’的困境。”何石宝说,为解决浇水难题,公司购进了16台指针式喷灌机。“这种喷灌机臂展500-600米,一台最多可覆盖近500亩地。”

  效率提升,节水明显。“9个综合气象站均匀分布在田间地头,实时动态监测土壤墒情,哪里缺水浇哪里。”9月13日,何石宝指着手机上的终端控制系统说,只需动动手指,设计好行走时间,设备就能自动浇水。“一亩地漫灌,需水六七十方,现在模拟20毫米降水,一亩地不到20方水就够了。”

  鲁望农场南行50公里,在德州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之一的齐河县焦庙镇,省农科院联合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周庄村试验“水从地下浇”新节水技术。200亩粮田里,距地表30-40厘米处,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下渗灌设备。

  每亩浇水17分钟、上渗8厘米,浇水11分钟、上渗5厘米……齐力新农服焦庙区域种植主管李建国,向记者展示前不久记录的试验数据。“水精准到作物根部,亩均用时约半小时,就达到理想效果,而大水漫灌要两个小时。”

  今年,齐河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6.8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2.82%。与大水漫灌相比,每亩年节水约50立方米,年节水量43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大明湖。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截至今春,德州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约七成。

  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一条干渠多浇6万亩

  夏汛期结束,9月9日起开闸放水。已在黄河岸边工作30多年的德州黄河河务局潘庄引黄闸管理所所长李照民,每天目送滚滚黄河水蜿蜒向北,流向德州8个县(市、区)。

  “闸口流量每秒34立方米,黄河水计量越来越精细。”李照民说,黄河是山东最主要的客水资源,沿黄各市均属粮食主产区,既要尽可能满足有效灌溉,又要保母亲河生态永续发展,引黄供需矛盾突出,一滴都不能浪费。

潘庄引黄干渠

  干渠是引水的“主动脉”,也是节水的“关键环”。作为德州引黄渠首,齐河境内有4个引黄闸,形成潘庄、李家岸2个大型灌区,韩刘、豆腐窝2个中型干渠。韩刘干渠流经齐河4个镇。过去,黄河水一来,上游“肥水不流外人田”,自行抬高水位,让水尽量多流到自家支渠。

  胡官屯镇水利站站长孙义方说,干渠和支渠间多数没有节制闸,上游把水一截,想浇多久浇多久,下游用水就成了问题,“上游‘喝撑’,下游‘喊渴’”。

  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借助国家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2020年开始,德州大范围整治农业用水工程设施,实施干支渠护底护坡衬砌改造、桥涵闸等建筑物改建及维修。韩刘干渠与各村支渠间全部安装节水闸、智能测控终端,用水定额一到,节水闸立即关闭,“水到即用、用完即停”倒逼节水。

  胡官屯镇孔官村位于干渠上游,村党支部书记满丰迎说,今年春灌期,全村2000多亩地,不到10天就浇完了,以前20多天也浇不完。

  韩刘干渠一年输水2000万立方米,经护底护坡衬砌,一年节水200万立方米,加上节制措施,有效灌溉面积从8.9万亩猛增到15万亩。放眼全省,山东近两年投资213亿元,新完成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6年的7742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8000万亩左右,而农业用水量同期减少7.6亿立方米。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硬任务。“山东坚持‘四水四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山东去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8个百分点;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约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8%的粮食、9%的肉类、11%的水果、12%的蔬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刘兵 张海峰

责任编辑:王媛媛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21129011838